中研院研究:大陸、台灣乾旱與淹水已無可避免

2009090214:20

這是電子時報的新聞,電子時報是給科技人看的報紙,通常只放電子、電腦相關的新聞

而在今日的國際財經版,標題大大地放了這篇報導,連科技人也要好好思考,「科技」已經不能幫我們解決全球暖化、氣候變遷即將帶來的困境,而人類的未來該何去何從?

如果科技已經來不及救了,該怎麼救?

 
這裡很深思地引一段孔子之言:
「夫事未有不生於微而成於著,聖人之慮遠,故能謹其微而治之,眾人之識近,故必待其著而後救之;治其微則用力寡而功多,救其著則竭力而不能及也。」

其「微」,對現在的我們而言,就是吃素、種樹,減少能源消耗,每個人盡力都做到自己的「微」,應該可以匯聚成很大的力量挽救我們的家園。是嗎?

 

中研院研究:大陸、台灣乾旱與淹水已無可避免

2009/09/02-莊衍松/台北


「這不是第1次,也不是最後1次」,對於莫拉克帶來的重大災情,中央研究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主任劉紹臣指出,台灣降雨的強度明顯增加,將來台灣淹水和土石流的情況將會不斷上演。政府如果沒有建立一套防災應變機制,產業和人身安全都將備受威脅。

劉紹臣表示,分析台灣最近10年的降雨情況可以了解,台灣的小雨頻率減少,但強度卻增加30%,這表示台灣會有一段時間不下雨,一旦下雨又下得特別大。大陸也有同樣的情況,這種現象會造成台灣和大陸都有鬧乾旱和鬧水災的情況。而追究原因就是地球氣溫升高造成的。

劉紹臣表示,全球氣溫只要上升攝氏1度,台灣的降雨強度會增加140%,台灣的降雨強度過去50年已增加100%,專家預測再過20年,強度也會再增加1 倍。如果IPCC的預測成真,台灣在2100年的降雨強度會是今天的2.8倍。這還是世界各國都厲行節能減碳的情況;如果二氧化碳不受約制,2100年全球的溫度會上升4度。那時台灣的降雨強度則是現在的5.6倍。

劉紹臣指出,氣候的改變是一條不歸路,激烈的天氣無法變回風調雨順,尤其台灣南部下毛毛雨的天數已大減50%,而颱風帶來的驚人雨量,地面的水又無法完全留住的情況,未來台灣的乾旱將無可避免。影響所及將是農作物和糧食,對工業也會有不利衝擊。以目前的印度為例,雖然農業技術進步,投資者也看好其新興市場的機會,但雨季時期老天卻不下雨,已使印度面臨糧食短缺危機,2009年印度有很多人餓死。如果人命都不保,如何談經濟發展?

劉紹臣表示,2009年台灣本來有缺水危機,原本期待莫拉克颱風能紓解旱象,結果旱象紓解了,卻同時帶來巨大的傷害和人命與財產的損失。這都是氣候變遷下的結果。劉紹臣認為,同樣的情況每年都會發生。而且包括大陸的東南半壁江山,都會有旱澇之災,對在大陸投資設廠的台商而言,人員、廠房和設備都會面臨嚴重的威脅。


劉紹臣表示,司馬光在《資治通鑑,卷一》描述孔子時寫道「夫事未有不生於微而成於著,聖人之慮遠,故能謹其微而治之,眾人之識近,故必待其著而後救之;治其微則用力寡而功多,救其著則竭力而不能及也。」這是氣候變遷下,全人類都會面臨的難題。

 

Be Veg. Go Green. Save The Planet.
吃素 環保 救地球
 
研究:緩和全球暖化很簡單 少吃肉就可以了
http://tw.news.yahoo.com/article/url/d/a/070913/19/kh6o.html
 
世界銀行研究:畜牧業佔總排放量50%以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