改善腸激躁症 宜戒刺激性飲食

2011042716:46
自由 更新日期:2011/04/27 04:11

自由時報記者孟慶慈/台南報導〕卅二歲經營服飾店的吳姓女子,一年來左下腹常絞痛,解便後稍改善,但常覺得解不乾淨,需頻頻跑廁所,令她困擾不已,也不敢出遠門;腸胃科醫師診斷為腸激躁症,建議她避免刺激性飲食,並給予藥物治療,症狀大為改善。

郭綜合醫院胃腸肝膽科醫師陳進生表示,腸激躁症的主要症狀為反覆性腹部疼痛、不適,最常見的是左下腹疼痛,此外還有排便習慣改變,腹瀉或便秘,或是兩者交替出現,整體來說,腹瀉者較多,經常一早上跑三、四次廁所,影響日常生活。

陳進生指出,大便習慣改變、排便次數改變等,是腸癌症狀之一,若五十歲以上,又有大腸癌家族史者,應進一步做大腸鏡、大腸鋇劑攝影、大便潛血反應等檢測;而台灣腸激躁症的盛行率約廿二%,年齡層卅至五十歲佔多數,女多於男;值得注意的是,腸激躁症雖常腹瀉,但體重不會減輕。腸激躁症的發生與壓力、緊張,刺激性飲食、腸道敏感、家族、基因等有關,患者因不同原因而腸道蠕動異常,蠕動過快則腹瀉,蠕動過慢則便秘。

陳進生表示,診斷腸激躁症時,病史詢問是重要依據,有時需加做胃鏡、腹部超音波檢查,若擔心腸癌再加做大腸鏡、糞便潛血反應等。

腸激躁症可透過飲食、服藥改善,但無法根治,患者要學會與疾病共處,包括改善生活型態、減少壓力,少酒、少咖啡、少吃辛辣食物等。

 

素食是健康 博愛 和平 高雅的生活方式

Be Veg. Go Green. 2 Save The Planet!

吃素  環保 救地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