女性心臟病威脅勝婦癌 大多忽略錯失良機 / 更年期後易生心疾女性少警覺

2011092611:44

 

女性心臟病威脅勝婦癌 大多忽略錯失良機

中廣 更新日期:2011/09/25 14:25

威脅女性健康,心血管疾病竟過勝過婦癌!統計顯示,每年女性死於心臟疾病的人數是婦癌的三到四倍,不過調查發現,不到五成的女性知道血壓標準值,了解更年期後容易發生心血管疾病的也不到一半,再加上女性心肌梗塞患者,約三到四成症狀不典型,容易錯失治療期。(陳奕華報導)

根據2009年衛生署針對女性死亡的統計,女性死於中風或心臟病高達一萬三百二十六人,比起乳癌、子宮頸癌、卵巢癌等三大婦癌加總,竟高出三到四倍,不過台灣女人連線針對面臨更年期或停經婦女調查,知道血壓標準值、更年期後容易罹患心血管疾病的不到一半,由於罹患糖尿病後,得到心臟病的風險是一般人三到五倍,不過清楚相關風險者只有兩成,認知女性心血管疾病死亡人數高於婦癌的也只有兩成五。

台大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張博淵指出,心机梗塞除了胸痛、冒冷汗、放射性疼痛等典型症狀外,約三分之一的患者表現以背痛、下顎牙齒痛、噁心、消化不良等症狀,憂心警覺不足,再加上症狀不典型,容易錯失治療期。

「高達三成比例是用這種非典型症狀表示,所以容易被忽略,診斷治療,比較會超過治療黃金期,女性非典型症狀又有統計,比男性非典型症狀高,而且表現又更加非典型,所以診斷上面是非常大挑戰,據統計三到四成女性有非典型症狀,比男性25%到30%高。」

醫師指出,賀爾蒙對血管內皮細胞有保護作用,更年期後,容易發生心血管疾病,除了生活型態、飲食、運動要注意,建議更年期前,針對一次全身性檢查,之後每兩到三年,定期進行心臟檢查,若有疑似症狀,也應把心血管問題列入考量。台灣女人連線指出,政府對於女性健康照護,仍停留在生殖系統相關照護,疾呼重新擬定女性健康政策,加強女性心血管疾病宣導。

更年期後易生心疾女性少警覺

台灣新生報 更新日期:2011/09/26 00:17 【記者鍾佩芳/台北報導】

不到五成的民眾瞭解女性更年期後容易發生心血管疾病,台灣女人連線昨(25)日表示,女性十大死因中,心臟病、腦血管疾病排名第二、三位,且2009年心臟病與腦血管疾病的女性死亡人數約為婦女癌症的3~4倍。

台大心臟內科張博淵醫師表示,心臟病無論是疾病風險因子、症狀、診斷治療上以及用藥上,都有性別差異,在美國醫界對女性心臟病的重視晚了將近20年,造成女性心臟病的五年存活率低於男性,近十年來,因為對女性心臟病的重視,才逐漸降低了女性心臟病的死亡率。張醫師表示,近幾年來台灣醫界也逐漸注意到性別差異的問題,希冀透過醫學教育及繼續教育加強醫師的性別敏感度,也能讓台灣女性受到良好的醫療照護。

高達七成八的女性沒有定期測量血壓的習慣;不到五成(47.3%)的女性知道血壓(收縮壓/舒張壓)的標準;在瞭解危險因子方面,不到七成的人知道心臟病家族史、高血壓、抽煙、體重過重、腰圍過粗等都算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。台灣女人連線表示,不到六成(57.7%)的人知道女性腰圍大於80公分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,可見近幾年來,政府在心血管疾病的衛教、宣導政策上成效不彰。

在心血管疾病的性別差異認知部分,僅有33.33%的女性認為男女會有不同的症狀,但仍無法正確說出女性可能出現的非典型症狀。多數女性仍對一般典型的心血管疾病症狀較熟悉,像是出現心律不整、胸口疼痛及呼吸急促等。但,其實只要出現背部疼痛、脖子或下顎與牙齒疼痛、昏眩或噁心、焦慮、疲憊或虛弱、消化不良、視力改變與頭痛等症狀時,就有可能是已罹患心血管疾病的徵兆。

為了保障婦女健康,適值世界心臟日,台灣女人連線呼籲:一、重新擬定「女性健康」政策,擴大女性健康的照護,重視女性心血管疾病的防治。二、加強女性心血管疾病的衛教及宣導,並強調心血管疾病的性別差異,提高女性對心血管疾病的警覺性。三、落實醫療體系的性別主流化,加強醫事人員、醫事學生「健康/醫學與性別」的教育與訓練,以提高醫事人員對於疾病的性別差異敏感度。

 

素食是健康 博愛 和平 高雅的生活方式

Be Veg. Go Green. 2 Save The Planet!

吃素  環保 救地球